|
|
丧葬习俗--上马停尸
[新闻分类:苗学研究]
[上传时间:2008-11-20 23:16:06]
[作者:不祥]
[上传者:admin]
[浏览次数:4813]
|
|
苗族老人去世后,停尸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入棺,另一种是上马。所谓入棺,就是将遗体装入木棺停放;所谓上马,就是将遗体放在一种叫马架的架子上停尸办丧数天,待安葬之日再将其放入木棺内。本文着重介绍上马的情况。 老人去世,经过洗浴、更衣、指路后,根据各个姓氏或宗族的规矩,需要入棺或上马。需要上马的人家,孝子得请人到山中砍来竹木编制架子,这个架子称为“马架”,苗语叫“能(nenI)”。 马架的结构是,纵向两根约手臂粗丈许长的木杆和三根脚拇指粗约六尺长的木棍,纵向为三道宽约一样的竹篾。 马架做好放在堂中,先由芦笙手吹祭马调,然后将遗体放在马架上,再将马架卷成筒状,把遗体包裹在马架中心,用两节麻布穿过木杆将马架吊在正堂靠墙的位置,约与人胸同高。办丧期间,一切活动都在马架旁进行。 出殡那天清早,将马架移到屋外的空地,苗族称为“出场”。这天,要宰牛杀猪祭献死者。午过发丧,将遗体抬到墓地。安葬。挖好墓穴后,将送葬队伍带去的木棺散板在墓穴里组装好,再将马架解开,搬出遗体移入木棺中,合上棺盖,掩土安埋,垒坟。最后,用刀将马架砍开,将零散的木杆、竹篾等放置于坟上。 上马是一种古老而俭朴的停尸形式,它不仅能使前来凭吊的人能直接面对死去的亲人,而且搬运起来也比较轻巧、省力。但是,如此这般地让遗体暴露在外,时间长必然会产生一些麻烦。尽管这样,部份苗族上马停尸的千古遗风至今未有改变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