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乙巳年(蛇)五月十二 今日更新:
今日暂无更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留言簿
发送电子邮件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本站相关投票
    网站信息统计
 网站公告:24
 网站新闻:471
 友情链接:2
 已审核留言:151
 待审核留言:0
 
   首页 > 苗学研究 返回上页
 
 
 

马关县苗族的传统生育文化论

[新闻分类:苗学研究] [上传时间:2008-11-20 19:02:21] [作者:不祥] [上传者:admin] [浏览次数:2989]
 


      内容提要:本文是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马关县苗族传统的生育礼俗,论述了从生育礼俗中所反映出来的苗族传统的生育观、性别及性别角色观、苗族的人生成年礼、苗族生育禁忌以及妇幼保健知识等。
      关键词:云南 苗族 生育文化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苗族的生育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苗族的生育礼俗、生育禁忌等,还包括了苗族传统的生育观、性别及性别角色观、苗族的人生成年礼、苗族的妇幼保健知识等等。全面了解苗族的生育文化,对当地的计划生育工作、妇幼保健工作和发展苗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苗族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中排在第六位,有1,043,535之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根据1990年的统计,马关县有12250户苗族,708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分布在全县的15个乡镇、376个自然村。单一居住的自然村238个,与汉族杂居的自然村有75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自然村有54个。笔者在2003年1月8日至1月21日在马关县的都龙、仁和、金厂等乡镇的8个苗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到这些地方的苗族的社会生活情况,在此,以马关的苗族为例,论述了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生育文化。
      一、 传统生育观
      一个民族的生育观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生育模式,而民族的生育观与该民族的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民族生存环境条件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县境在东经103度52'至104度39'和北纬22度42'至23度15'之间。马关苗族(以下简称苗族)有白苗,青苗,汉苗,花苗几个支系,就这里的苗族而言,其自称为"蒙豆"(和白苗对应,以下依次对应),"蒙斯","蒙刷","蒙陪"。马关苗族迁入这里尚未有确切的考证,根据民国时期的《马关县志》只是认为"先自湘窜黔,由黔入滇,其来久矣。"迁入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不堪忍受当时政府和地方势力的政治经济压迫和剥削逃来;二是因为苗族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向外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及联合;三是因为听说这里山多地广,土地肥沃,利于生活;还有其它的探亲、婚姻等原因促成。
      根据1990年的统计,全县有12250户苗族,708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大都分布在马关县都龙镇、仁和镇、金厂镇、小坝子镇、夹寒箐镇等。他们大都居住在偏远山区,当地有"汉族住街头,壮族住水头,苗族住山头"的说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存环境中,人口的增长,特别是男性人口数量增加,不仅仅可以抵抗外来入侵者,也可以增强与大自然相处的能力。同时苗族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男人耕田、劈柴、打猎,妇女播种、织布、做家务、饲养牲畜、照看小孩。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人口数量就是生产力。而且在过去的医疗条件下,疾病流行,婴幼儿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不长。所以人口的出生显得非常重要。从而形成了苗族多子多福,多儿女多光荣的传统生育观。生育能力也成了衡量妇女价值的标准。
      二、 苗族的性别角色观
      生育礼俗是民族文化意识观念的一种表现。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不同,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不同,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规定和期望,充分体现在恋爱、婚姻以及生育礼俗上。苗族男女自由恋爱,父母做主,忌讳同宗同姓(同姓包括其他民族)通婚,婚前不能同居或性关系的发生,妇女的贞洁问题也受家庭和村规民约以及道德观念的束缚。波龙村的"傲绊"(地名)有两尊相隔三米左右的大石头,据说它们是一对情侣,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但他们每年都会在此相会,情节如同牛郎和织女。所以有不少的信男善女路经此地时都要触摸它们,以图让自己能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有"抢婚"和"哭婚"的习俗。"抢婚"突出的形式之一有:当苗族男女在传统节日"花山节"上相爱后,女方虽有意同男方回家成亲,但是其会表现出极其不愿意的态势,此时男方即要用力拖着她回南方家。而"哭婚"则是当女方出嫁时,无论如何她都得向自己的父母子妹、舅舅等长辈放声大哭。但是,随着外来文化和现代婚姻观念的影响,这些习俗有所改变,婚姻也得参考家庭经济的情况,同姓结婚(苗族和其他的民族,并非苗族之间)的软约束也渐渐得以解除。并且,婚姻的排场等也是越来越大,一方面显示出苗族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另外一方面则表现出比富的奢侈行为。
      经过笔者的调查,马关的苗族还有埋胎盘的习俗。苗族把婴儿的胎盘看作十分有灵性的东西,把小孩的胎盘看作一个人的另外的表象。非常忌讳把婴儿胎盘那去扔到外面。当孩子出生以后,丈夫就将胎盘埋在家的中柱旁边或埋在床下,希望生出的这一孩子以后能够"落叶归根",以后即使死在外面都得有个"家"。把男孩的胎盘埋在中柱旁,希望男孩长大后,能够砍树盖房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有的女孩的胎盘埋在门背后或产妇床下,有其随意性,表明父系家族制度下的重男轻女,有的将胎盘埋在织布机或灶边,这明显有着性别角色的期望倾向。此现象在弗雷泽的《金枝精要》里有所记述,同苗族的这一习俗别无二致。
      三、 苗族人生成年礼
      许多民族有人生成年礼,苗族把生育--这一男女性成熟的标志,作为人生的转折点。在苗族看来,生育还是一个成年的标志。在青年男女结婚生下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在给婴儿举行命名仪式的同时,村里的人或家人就得给年青父母取"老名",一般与自己以前的爷爷或祖父等相同,目的是让别人知道此人是某某的后代。而且苗族认为,一个人结婚后,仍呼其小名是对人不尊敬、不礼貌的行为。生育小孩以后取"老名",告诉人们,他们已经成年,必须尊重;同时也向年青夫妇表明,他们已经为人父母,今后要承担起抚育儿女、照顾家人等更多的责任。一般是由女方的母亲给年轻的父母命名的。当然,也有没有结婚而有"老名"的情况,如笔者就是一例,也如一些从来没有结过婚的人,如一直尚未结婚的,他专门有自己的"老名",不同于尚未结婚或结婚者的。苗族家庭形式有宗族形式或婚姻缔结而组成的扩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组成的核心家庭。宗族大家庭的特点是由同姓的来组合,同姓就是一家,还有由于婚姻的缔结,家庭关系就会连接两个扩大家庭,这样组成的家庭形式有利于更大的政治、经济联盟。而他们的核心家庭则体现出男尊女卑的特点,实行幼子继承制,长子要和老人"分家"而住,但是幼子和长子都有服侍老人的责任。这样,不论从传统民族文化上看,还是从生理上讲,能够生育与否,不仅成了判断男女成年的标准,而且也成了一个家族的重大事情。
      四、 生育禁忌与苗族传统的妇幼保健知识
      它是一种神圣化了的民族法,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具有不可违抗性。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禁忌,从某种意义是来讲,对于妇女的健康和生育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苗族维护妇女成长、产妇健康、实施母乳喂养等有了一系列的根本保证。有的禁忌是生为女人就必须要遵守的。大年初一不能串门,特别是女性。在这一天不能碰刀具,不能花钱,不能烤糯米粑粑和不能给别人干活。因为女性串门会带来晦气;碰刀具会引来杀身之祸或遭血光之灾;花钱会一辈子苦不到钱;烤糯米粑粑以后会导致火灾或被火烧到身上的衣服;给别人干活来年会当别人的苦工。
      妇女(有的地方只限于孕妇)禁止从拴牛马绳子上跨过,要把绳子举过头顶,从下钻过。认为妇女会难产,或认为孕妇也会象牛马一样怀满12个月后才生小孩。所以孕妇过了预产期而未生,就要用包谷、豆子去喂牛马,并请求让孕妇快生。
      孕妇禁止吃老母猪肉,禁止吃公羊肉。认为孕妇吃这些生下的小孩会扯羊角风。
      苗族妇女生下小孩以后,十分忌讳外人进入产妇家,因而产妇家门要用茅草或蔑帽挂上,外人见到后不能入内,如果入内会把产妇的奶水踩走,导致产妇无奶水喂婴儿。如果不懂或不慎进入产妇家,户主要舀一碗水给来人喝,来人必须喝干,不许倒掉。以防止把产妇的奶水带走。
      通过了解一些苗族对妇女、妇女生育等的禁忌。不凡看出苗族对健康、对人口发展的期望,这也与上文苗族的生育观是一脉相传的。
      五、 结语
      马关苗族由于历史和生存条件等原因,他们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依然保留在未开发的状态,但是随着现代生活和外族文化的冲击影响,已经部分发生了变迁和发展,如在都龙镇的波龙村,夹寒箐镇的田头村等,他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苗族的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对外交往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妇女的生育健康。同时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一些封建观念也严重影响到了妇女的利益。苗族妇女的生育健康还需要有待重视和改善。

转载自:苗族在线

 
  首页】 【打印关闭】【置顶】     
 
 
  更多苗学研究
本类新闻共有52条 更多请点击苗学研究  
·项庭强,苗族文化的守护者 ·文山苗语话题句分析
·闹兜阳传说 ·文山苗族服饰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砚山苗族服饰文化发展概述 ·砚山唯一信奉天主教的苗族村
·苗族离文明有多远 ·苗家的生活充满阳光
·砚山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苗族
·邵阳现目前最大古苗文“天书” ·全国苗族州、县、乡统计
·2010年中国西部苗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文山召开 ·砚山苗族文化传习馆建设方案
·建设砚山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彩云般的苗族服饰
·苗族习俗——喊魂 ·侯姓苗族姓氏源流简述
·苗族医药简史 ·关于对砚山县苗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
 
| 文山政务网 | 砚山政务网 |
   协会事宜:   网站事宜: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盛庭花园主干道中段 联系电话:3132269
滇ICP备08101807号  邮编:663100  E-mail:xiong-file@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砚山县苗协 版权所有   砚山苗协QQ群:3192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