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苗族教育落后问题不容忽视
[新闻分类:苗族教育]
[上传时间:2008-11-12 17:39:42]
[作者:不祥]
[上传者:admin]
[浏览次数:15634]
|
|
昭通市的民族教育在上级的关怀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视下,由于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办法和措施,民族教育得到不断发展。但目前昭通苗族教育落后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苗族是昭通三大主体少数民族中人口居首的民族。据2003年底统计,全市有苗族人口171973人,占全市人口的3.34%,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77%。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苗族教育的现状是小学入学率低,中学在校生少,升大学者寥寥无几。 据今年5月市人大、市民宗局联合对属民族乡、民族村范围的189个村民委员会的调查,民族乡、民族村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2.8%。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5%,但苗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80%。这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17个苗族聚居寨进行调研,这17个苗族聚居寨中的学龄儿童入学状况排类是:无人入学的1个,入学率不到50%的6个,50%至80%的8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98.7%的没有。如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麻窝村民组,35户105人全是苗族,全寨27名苗族学龄儿童无一人入学。彝良县角奎镇拖脚村老寨村民组是一个41户172人的纯苗族寨子,61名学龄儿童只入学20人,入学率为33%。列入调研的地方情况如此,未列入调研而地处边远死角的苗族村寨情况更差。 另外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2003年底全市中学阶段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总数的比例,高中为6.84%,初中(含职业初中)为8.76%。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0.2%的比例。2003年底在市民族中学、镇雄民族中学、彝良民族中学、威信民族中学这4所民族中学中,学生总数3671人,苗族学生仅有688人,苗族生占18.7%。2003年经多方协调在市民族中学专门办了一个高中苗族提高班,该班最终都只有苗族学生41人。2003年6月,市民宗局搞了一次苗族生源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当年,全市苗族学生中,初中毕业的只有476人,高中毕业的只有76人。能够升入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以1998年为例,当时全区高中毕业的苗族生99人,高考升学仅5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4人。最近几年来,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 由于苗族教育落后,已严重影响了苗族群众经济的发展、苗族人才的培养、苗族干部队伍的补充。在我们调研的17个苗族聚居寨中,无大学生的有16个,无中专生的有14个,无初中生的有6个,无人外出工作的有13个,连外出当兵也无一人的有11个。就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彝良仙马、威信天池、镇雄发达、永善大坪子等这些以前文化较发达的苗族寨子,这些年也存在倒退的情况。 造成昭通市的苗族教育落后,除复杂的社会、历史等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苗族群众经济贫困,无力承受子女入学费用。昭通市的苗族多数居住在高寒边远的贫瘠山区,多数苗族同胞属经济贫困群体。以一般收费标准及开支水平而言,一个学生入学一年的费用,小学需200元以上,中学需3000元以上,大学需20000元以上。高昂的费用,尤其是上中学和大学的费用,苗族群众无力承担。二是对有关扶持优惠,苗族山区和苗族学生未得充分享受。开设寄宿制或半寄宿制校(班)、设立特困民族学生书杂费减免专项补助、开办各种类型的民族班等,是为发展民族教育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专款被挤占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苗族山区学校基础设施差。四是极少部分苗族群众对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 为切实改变苗族教育落后的状况,建议将昭通市边远山区的苗族学生列入省的“三免费”教育范围。二是优先安排,加强苗族村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苗族村寨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三是将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款、贫困民族生书杂费减免补助、各种渠道安排和引进的贫困学生救助款重点投向家庭困难的苗族学生,使已入学的苗族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四是对苗族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自觉履行抚养子女入学的义务。五是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为改变苗族教育落后状况排忧解难,对此,各相关部门要有紧迫感。 苗族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是昭通人口居首的少数民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昭通,苗族教育不发展,苗族人民难脱贫,如果苗族同胞始终徘徊在贫困线上,全市就不可能步入小康。
摘自:湘西网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