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武定县高桥镇唐家村委会上狮子口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该村位于高桥镇东南面,地处高桥镇东方红矿山,东与猫街镇汤郎村接壤,南和永泉村下狮子口村相邻,距离县城56公里,海拔2400多米,全村共有54户227人。全村共有8名党员,1993年成立村民党小组,2008年成立村民小组党支部。近年来,全村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资源优势,狠抓结构调整,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突破口,闯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群众脱贫共同富裕的路子,到2008年全村集体资产达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同时把外地的三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吸引到山沟里面来……为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了典范。
一、发挥堡垒作用,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增强村民小组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于是,以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扬开兴为代表的村民小组干部,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克难奋进,历进艰辛,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林场、中草药种植园,目前种植了300亩核桃树,进行低值林改造。同时,与云南白药集团公司签订黄草乌种植合同,组织群众连片种植黄草乌50亩,投入集体资金50000余元。二是依据当地的铁矿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组建狮子口村采矿队,先后创办了武定县恒雄矿业经贸有限公司、红河金平铜选厂、武定县鸿兴选矿厂等三家矿产企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是组织群众参股投资创办了武定县鸿霈酒店等综合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采取多种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狮子口村民小组集体资产从2003年的3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5亿元。这些淳朴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艰苦创业,把发展真正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 坚持以人为本,谋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上狮子口村解决了全村剩余劳力的就业,全村男女劳力全部安排在采掘队和选厂上班,实现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狮子口村民小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不到200元增加到2008年的7000多元的现状,是武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的3.16倍。90%以上的农户存款额都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真正做到劳有所得。每家住房都比较宽敞明亮,熊发林等12户农户盖起了造型别致的“洋房”,投入建房资金达10多万元的就有6户,基本做到了住有好居。54户人家,户户购置了彩电,27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全村有电脑9台,手机达42部,汽车12辆,拖拉机16辆,摩托车45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上狮子口村早已成为现实。更可贵的是村上形成制度,用集体收入给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600元的生活补助,体现了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人文关怀,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有保障。还拿出集体收入70万元,为村民小组建盖了一栋办公楼,改善了狮子口村的办公条件。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前提下,狮子口村苗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演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同富裕。
三、创新发展思路,求持续发展
在成就面前,上狮子口村民小组的党员干部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两大潜在危机,一是资源面临枯竭。目前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矿业支撑,矿业的收入占集体经济总收入的95%以上。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终有枯竭的一天。照现在的开采规模和速度,现有的铁矿储量最多6年就开采完了,依靠矿业来发展集体经济不是长久之计。二是村落生态环境恶化。狮子口矿区已经开采50多年了,由于采矿历史悠久,森林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致使村落周围的地下潜水大幅减少,村落北面的山箐里,过去四季溪水长流,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可现在一到冬春季节就变为干涸的箐沟,村民饮用水越来越困难。面对威胁和挑战,村干部们积极主动寻找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首先是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变铁矿的露天开采为洞采,尽量避免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绿化裸露的山体,进行低值林改造。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替代的产业,大力投资兴建四星级鸿霈酒店,促使产业向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转向。第三是回收利用废矿,变废为宝,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第四是设计功能分区,整村异地搬迁。面对不断恶化的村落生态环境,村民小组党支部高瞻远瞩,决定由村集体投资7000万元,整村异地搬迁,把村寨搬迁到县城附近的狮山脚下,实行功能分区。搬迁后,把原上狮子口村的村落区域作为生产基地,把新建的村落建成融居住、观光、学习、考察及苗族风情旅游为一体的林园式、散居型的苗族新村。
四、支部统筹兼顾,建和谐苗寨
有人认为,狮子口村的富裕全靠有铁矿资源,只要有丰富的资源,那个村都能治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资源只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关键因素是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极富战斗力、凝聚力的好班子,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关键。上狮子口村民小组党支部共有8名党员,其中支部书记一人,支委两人。党员干部办事公道,率先垂范,心里装着百姓,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能统筹兼顾,扎扎实实为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
一是重视教育。支部书记扬开兴时常说,我最大的心愿是让苗家子弟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村集体投资30万元翻建了村小学,聘请民办教师1名,方便了低龄儿童上学。为鼓励多出苗族人才,出台了助学补助措施,规定从2005年起,凡中小学、大学就读的本村学生,所有书费、学费、杂费由村民小组全额报销。因工作需要外出学习培训的人员,费用也由村上全部承担。多年的尊师重教,上狮子口村学生勤学、爱学蔚然成风,连续10年无一名学生辍学。目前全村在读学生37人,有5人考上了专科,3人考上了本科,其中1人还考上了省外的重点大学。近年来,世代务农的苗族村还培养出了50余名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二是尊重人才。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高薪招聘了外地的三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村办企业搞管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发展村办企业服务。
三是创造条件,让村民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有三年过端午节,支部书记杨开兴带着村里的一批年青人到云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会苗族学会联欢;2008年4月,村支部率领企业技术骨干到广东考察,让他们在学习考察中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四是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党员生活。村党支部注重保护和发展历史悠久的苗族民间文化,把民族文化活动纳入党员活动的内容,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邀请周边的村社参与村上举办的篮球比赛、跳葫芦笙舞、唱小调等一系列活动,以此展示苗族服饰和苗族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加大了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收集整理苗族文化实物、资料,组建苗族歌舞表演队,培育苗族歌舞、器乐表演人才,使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发扬光大。
几年来,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引导和鼓励下,村寨中尊老、敬老的风尚蔚然成风,村风文明,邻里和睦,连续多年无偷盗、打架现象,15年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在本村发展的同时,上狮子口村也没有忘记帮助附近村组的发展。猫街镇永泉小学球场竣工,上狮子口村民小组赠送了一套价值4600元的球架;高桥镇唐家村委会箐头村修路缺钱,上狮子口村民小组热心赞助了3500元。这些善举,深得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党支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五、上狮子口村以传承苗族文化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启示
上狮子口村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有以下几点:
第一、山村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换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上狮子口村长期与迤纳厂矿山比邻相居,耳闻目睹,熏陶感染,山村文化、农业文化与集镇文化、工业文化发生碰撞,苗家宽容善良的传统文化特质与开放竞争的现代文明意识有机融合,使上狮子口村的苗民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团结向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山村要发展,村级班子建设至关重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狮子口村民小组成立党小组时,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全体村民正是在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驾驭市场经济本领,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的支部书记杨开兴的带领下,才闯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致富的新路。
第三、山村要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选准路子。“路子对头、创业不愁”。上狮子口村,以矿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办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并规划整村异地搬迁,实行功能分取。这些发展思路既立足实际又大胆创新,引导着他们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第四、山村要发展,必须注重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不强大,发展根基不牢靠”,已成为上狮子口村54户苗家人的共识。所以,他们才办了那么多集体企业,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到1.5亿元。正是有了雄厚的集体经济基础,才使狮子口村解决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的事情,步入了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第五、山村要发展,必须强化资产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上狮子口村积极招聘人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