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布满全州八个县,全州40多万苗族同胞穿上盛装云聚于各个花山点,欢度自己盛大的节日。 苗族花山节,本是祭苗族祖先蚩尤九儿九女的一个庆典,后来演变为苗族一个盛大的节日。随着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苗族花山节也随之延续至今,且成了一年一度苗族最大的节日。每逢大年初三,苗族同胞们都要穿着盛装,云聚于花山上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苗族花山节在新的历史潮流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各地的花山节的举办层次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有关人士称之为苗族花山“狂欢节”。 今年我州的苗族花山节,分布于全州八县,近100多个点,内容丰富多彩,有对歌、爬花杆、跳芦笙、武术、斗牛、斗鸡等等。大年初三那天,记者也到马关县城的花山场上转了一圈,真可谓是花山“狂欢节”,两棵花杆分别耸立着,虽然天气寒冷,但在花杆下面还是人山人海。苗族同胞男女老少各自身着盛装,穿梭在花山场上,芦笙师、武术师、爬杆师们各自在花山场上大显身手,一对对少男少女打着花伞尽情地对歌,歌声、欢呼声、锣鼓声响彻整个花山,花杆下面真正成了歌的海洋,舞的海洋。多彩的苗族花山不仅引来了马关各民族云聚花山观看表演,倾听山歌,同时也引来了省、州、县各级谋体记者前来采访。在花山场上,记者采访了前来拍摄专题片的云南电视台主持人何以霏,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苗族花山节,像苗族这样来庆祝节日,她还是首次见到。她说,这样热烈的气氛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教育有一定的帮助。另外,这样的庆祝方式也能够体现苗族勤劳勇敢、挑战自我的一种精神。在谈到苗族传统的歌舞时,何以霏对记者说,苗族的歌舞,像芦笙舞、倒爬花杆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传统教育意义的,都是从以前的一些农耕以及生活方式中演变而来的,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挺好看的。何以霏还说,苗族的服饰引起了她很大的注意,觉得苗族除了勤劳之外,心灵手巧,绣出的苗绣真的很漂亮,色彩搭配非常适当,对比性比较强烈,如果不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是想象不出来的。
陶尚勇撰文,张元奇、李成学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