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湘渝三省市交界处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近年来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湖南麻阳、重庆秀山和我省各县市纷纷组织到松桃考察学习城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一致感叹“名不虚传”。
省建设厅厅长李光荣曾多次到松桃自治县。2002年,他对松桃的印象是“脏乱差俱全”;2004年感叹松桃“新区大道路基没形成就已停工,老城区难以下脚”;今年,他再到松桃赞叹:“确实不错,有供各地借鉴学习的地方”。
其实,每个了解松桃过去和目睹新貌的人都有共识:数年间,松桃城镇面貌巨变。
松桃是距离省会贵阳最远的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实施城镇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比别的地方都差。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多元筹资、注重和谐,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繁荣县域经济,不断探索松桃城镇化发展步伐,城镇建设与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2004年以来,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0万余平方米,从“九五”期末到现在,县城区面积由2.63平方公里增加到6.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1.9%提高到22.5%,城区绿化率从10%提高到26.5%,城镇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不足20%提高到75%以上。
10月24日,全省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松桃自治县召开。副省长辛维光指出,松桃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谐建设、高效管理。省建设厅厅长李光荣说,松桃是一个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好又快推进城镇建设的范例。
找准突破口谋求新跨越
过去的松桃,城镇化率低,县城房屋破旧,路面破损,“脏、乱、差、堵”突出,人居环境恶劣,投资环境差,与毗邻的湖南花垣和重庆秀山形成强烈反差。2002年,铜仁地区行署组织“文明城市”群众评议,松桃位列全区10县(市、特区)倒数第一。
“从厂里到街上取笔款,公路里程不过2公里,一遇堵车,得耽误一个上午。”提及以前的松桃,金瑞锰业副总经理谭岳直摇头。
2004年,松桃县委、县政府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出了“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决定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松桃新形象的突破口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提出“以县城为中心,大兴、孟溪为两翼”的发展思路和“一年快速启动,两年重点突破,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发展步骤,明确到“十一五”末,县城人口达10万人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28%以上。
该县相继将2005年、2006年定为“城镇建设年”和“城镇建设攻坚年”,作为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整合县四大班子领导力量,成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以能用人,形成四大班子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城建工作的新格局。
该县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和部门项目责任制,年初对年度建设项目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明确联系领导、建设责任、建设时限。全县11个副县级干部和30多个正科级干部均有工程建设监督任务。年底,根据城镇建设量化考核机制对各领导干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一考核,兑现奖惩,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跟进,有力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发展。
尊重群众意愿建设城镇,建好城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近两年来,在城镇规划方面,松桃采取召开听证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该县注重公益事业和特色分明、文化厚重的城市文化及景观的建设,坚持实施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推进绿色城镇化,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魅力,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整脏治乱”上,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北工业园区锰污染防治,推动了企业清洁生产和城区环境的改善,使城镇经济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有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该县的城镇建设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规划先行着眼长远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城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规划中,松桃自治县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坚持“二个并重”,做到“二个确保”。
一是坚持突出特色与彰显文化并重,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依托巴蜀与荆楚交织形成的丰富文化背景,寨英滚龙、瓦窑花鼓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结合县城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和一江山色两岸秀的自然风光,将县城定位为“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县城”,并以此为中心,以大兴、孟溪为两翼,辐射带动全县城镇化进程。
该县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把握建筑的形态、立面、色彩、空间构建、轮廓线等特色元素,提炼出自己的特色建筑符号和建筑艺术,把自然山水、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在世昌广场,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龙世昌的铜像,10座松桃名人代表雕像,两座傩文化、苗族民间文化图腾柱,以及100多米长的各种图案浮雕,充分展示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
该县全面放开规划市场,先后引入了昆明、湘潭、广西、重庆等地规划设计院,以及设计“鸟巢”体育馆钢架结构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等单位高起点细化城镇建设专项规划。几年来,投入规划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了1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县城“一城三片区”的控制性详规。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与执行并重,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城镇规划执行与管理是城镇建设的关键。松桃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注重抓好“两头”。首先抓上头,规划一经批准,不因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变动而随意更改。其次抓下头,于2004年率先成立城镇建设规划审查委员会,加大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力度,在规划区内按照“一级规划区严禁,二级规划区严管,三级规划区严控”的原则对城区私房建设进行严格控制。组建了规划执法大队,严厉查处违规违章建设行为。2005年以来,共拆出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93户2.66万平方米,为城镇建设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地兴城以城建城
资金始终是制约落后地区城镇建设的瓶颈。松桃自治县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原则,破除等、靠、要的落后观念,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坚持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逐步建立“政府投资、开发商垫资、社会捐资、银行融资”的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有效破解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经营资本,激活内力。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该县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城镇无形资产作为最大的资本来经营。2003年,率先在全省执行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制度,先后通过公开出让15宗矿权,筹集城镇建设资金1.2亿元。2004年以来,通过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明确了政府对土地的一级垄断权,创建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先后对15宗47万平方米的国有土地进行公开拍卖,成交额1.66亿元。此外,通过有偿转让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公共空间广告权等方式筹资1000多万元,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必要的资金,走出了“以地兴城,以城建城”的城镇开发新路子。
招商引资,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是松桃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的最有效手段。位于松桃东城新区的七星广场,内设音乐喷泉、张拉膜结构舞台等,集民族文化休闲功能为一体,大气壮观。然而,这并不用政府掏钱,而是开发商买单。该县引进有实力、讲信誉的房开商进行成片建设,不花财政一分钱,通过运作使房开商自建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最终实现房开商有利润、政府减负担、财政增收、百姓安居乐业多方共赢。
4年来,松桃始终把“招商引资带动”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制订了优惠的招商政策,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加大平安松桃创建和投资软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引进重庆、湖南、福建、江西等外地32家客商来松桃开发房地产,签约资金15亿多元,目前,已到位资金6亿多元。
挖掘社会金融资金,形成合力。该县成立了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以公司所属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4140万元、吸纳社会资本50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了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该县在城镇建设中,还善于用活各种收费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不随意减免。如房开商修建了七星广场,但城市基础设施费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基本应收尽收。
城镇经济产业化
城市管理市场化
城镇产业发展是城镇经济的内在动力。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松桃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产业化”的思路,以业兴城,以城促业,着力通过产业聚集促进城镇的提质扩容。
着力打造以锰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几年来,已有金瑞、三和、太丰等10家电解锰企业落户城北工业园区,在确保环境质量前提下,依托这些骨干企业,着力延长锰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和引进相关配套产业,初步形成了板块效应。2007年,城北工业园区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实现工业产值7.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6%,创税1.12亿元。
大力实施“围农兴工”。松桃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农业弱县,该县围绕生态畜牧业、茶叶、中药材、烤烟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和培育以畜产品、薯类、茶叶加工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小商品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构建“围农兴工”的产业格局。
加快以商贸流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和培育服务业加快发展,先后引进全友家私、德克士快餐等知名企业落户松桃。全县个体工商业户、私营企业从2004年的3865户增加到5710户,从业人员从5464人增加到11354人。
产业的培育不仅繁荣了城镇经济,而且促进了城镇规模的扩张。县城人口发展到8万人,并在此基础上,每年以8000人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该县积极对接总投资10亿元的苗族文化旅游城和投资4亿元的服装城落户县城,努力为城镇扩容创建新的平台。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在高标准建设的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推行市场化管理,城管人员、环卫工人逐步实行聘用制,通过公开竞争引入物业公司对小区以及县城大型公共设施及场所进行管理。将城区环卫划分区域,对街道保洁、公厕管理、绿化工程、日常维护等推行公开招标,承包管护,区域管理,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拆迁工作是旧城改造的难点,松桃以人为本,通过落实宣传、政策、执法“三个到位”,破解思想、拆迁、强拆“三大难题”,将拆迁“死结”化成了建设动力。2005年以来,共完成拆迁2648户38.8万平方米,旧城改造面积达60%以上。可贵的是,由于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依法拆迁、操作规范,未发生一起因拆迁工作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在全省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与会者对松桃的城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松桃自治县县委书记龙海和县长叶德恩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一个规划合理、功能设施配套完善、经济辐射能力强、生态人居环境好、特色鲜明管理有序的“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城”。
转载自:金黔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