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苗族协会、壮族学会、彝族学会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子,引导民族传统文化走专业化、市场化乃至集团化路子,共同研究决定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在盛庭花园主街道开办砚山县民族服饰工艺品街。1月23日,砚山县城民族服饰工艺品街正式开街。中共砚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袁泽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金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树忠和县民宗局、住建局、工商局以及苗族协会、壮族学会、彝族学会的领导参加了开街仪式。
 出席开街仪式的各位领导
伴随着沧桑岁月,砚山逐渐成为一个汉、壮、苗、彝、回、瑶等民族共同生存、发展的“大家园”。如今,砚山县境内多种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为46.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87万人,占总人口的64.4%。各少数民族儿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工艺品、饮食、建筑、歌舞、风俗、节祭等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发挥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各民族服饰、工艺品已经在逐渐走向市场。苗族服饰还走出县境、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砚山来讲,由于相关的扶持配套政策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等仍然处于家庭式作坊生产、分散性经营的状况,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为此,砚山县苗族协会、壮族学会、彝族学会结合县情,为缓解规范民族服饰工艺品加工、销售和江那农贸市场拥挤等问题,提出在盛庭花园主街道开办砚山县民族服饰工艺品街。这一意见,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金安主持开街仪式
在开街仪式上,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树忠讲话指出,砚山县城民族服饰工艺品街开街,是全县各少数民族生活生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将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品、饮食、中草药、花卉、盆景、等集中在一起经营,既是市场规范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挖掘、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民族特色经济的需要,也是分流和规范县城集贸市场,减轻江那农贸市场压力的一项举措,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经验,有利于创建砚山民族特色品牌,为今后走公司化乃至集团化发展路子、做强做大民族特色经济产业打基础。他要求县工商局、县住建局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规范化建设。最后,他希望各民族学会(协会)配合相关部门管理好民族服饰工艺品街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加强调查研究,一如既往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共同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作贡献。
 副县长王树忠讲话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苗族协会会长侯金发致辞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泽江宣布正式开街
 参加开街仪式的干部群众
开街当天,县城周边的各族群众纷纷来到民族服饰工艺品街进行交易,来赶街的群众认为有这样的专业市场很好,很方便群众,他们都表示要大力支持民族服饰工艺品街的发展。
 领导视察民族街商铺运行情况
 领导视察民族街商铺运行情况
 领导视察民族街商铺运行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金安试戴民族饰品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泽江询问商家卖买情况
 领导视察民族街商铺运行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金安试戴民族饰品
 领导视察民族街商铺运行情况
 领导视察店面
 高兴地跳起芦笙
 民族服饰生意火爆
 赶街的群众
|